数字化赋能“AI+RPA”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2025-09-13 01:34:38
  • 846

无人工位上,光标在屏幕间高速流转,RPA机器人正自动完成结算、发票核验、数据录入等全流程操作……如今,中建三局云链公司,文本快速提取、结算自动录入等“AI+”应用场景已从探索走向实践,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人工流程”到“数字流水线”的转型跨越

“从‘建筑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是破题的关键。”52岁的谢平,是扎根行业三十余年的“老物资人”,深谙转型之道。早在5年前,她就主导开发资产管理系统,将传统物资管理流程“搬”上数字化平台;2021年,她牵头打造的智慧贸易系统,进一步完善了三局严选平台功能,适配竞价模式下的电商贸易全流程管理。

如今,面对AI+RPA信息化升级任务,谢平带领团队完成从“建筑思维”到“数字思维”的蜕变:不再依赖人工经验“拍板”,而是通过拆解业务逻辑、搭建数据闭环,让算法成为决策的“主心骨”,从而推动企业从依赖“人工决策”逐步迈向“算法自治”,为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AI预测模型:给业务装上“智慧瞭望塔”

精准把握价格走势是业务突围的关键。攻坚AI价格预测模型,整合多年采购数据,纳入成交量、库存、期货等多维信息,公司成功开发询比采购评标模型,实现了钢贸业务AI自动评标,平台采购更精准高效、阳光智能。

初期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团队复盘发现,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未被充分考量。为此,他们搭建实时数据抓取系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新闻、社交媒体中的有效信息,邀请行业专家优化算法。经过反复调试,模型准确率显著提升。

在一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该模型提前一周预判价格下跌,帮助企业及时调整采购策略,规避数百万元损失,彰显了智能决策的实战价值。

RPA机器人集群:让协同效率“跑”起来

3个“数字员工”7×24小时不间断作业,将业务员从重复录入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通过定制化开发,RPA已实现计划获取、派单、收货、结算等全流程、各平台数据录入自动化,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显著降低。

但技术落地并非易事。分包资料格式不一,就如同施工材料规格混乱,项目名称简称与全称的差异如同图纸标注不统一,任何细节偏差都可能让流程“卡壳”。为此,公司组建攻坚专班,建立“接力式”排查机制:业务人员实时反馈场景数据逻辑,开发团队争分夺秒调试代码。系统以每日至少两个版本的速度迭代,在一次次试错中推动RPA机器人实现多平台数据自动流转,让业务员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指令,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从AI模型开发到RPA机器人落地,中建三局云链公司以思维重塑为先导、以团队协同为支撑,在智能化转型中破解提质增效密码,书写着传统企业拥抱数字浪潮的生动答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