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元就可买到的平板耳机能多好听?

  • 2025-07-30 04:31:10
  • 680

在飞傲的耳机版图中,平板振膜技术自然没有缺席,头戴式耳机FT系列就有3款产品应用它——从千元价位的入门款FT1 Pro,到定价2999元的FT5,再到最新推出的旗舰款FT7。在完成这一布局后,飞傲将目光转向了入耳式耳机市场,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全新入耳式平板耳机FP系列,其中FP3与FP3 TC是该系列的首发产品。我们很好奇,飞傲能否通过在头戴式平板耳机领域成功的经验,将其技术沉淀更好地“浓缩”到入耳式耳机有限的腔体空间中,打造出可以充分发挥平板振膜优势的音质表现?

飞傲FP3 TC产品资料

佩戴方式:绕耳入耳式

单元类型:14.5mm平板单元

解码规格:384kHz/24bit

频响范围:10Hz~40kHz

喇叭阻抗:32Ω@1kHz

耳机灵敏度:105dB/mW@1kHz

导体材质:4股392芯铜镀银线

线材长度:约1.2米

单只重量:约6.5g(不含线材)

耳机插头:0.78双针可换线设计

音频插头:USB-C

耳机面板:花梨木/黑胡桃木

参考价格:699元

两种木碗耳壳供选择

人体工学设计存巧思

此次我们收到的样机是FP3 TC。相较于飞傲现有入耳式耳机产品线,FP3 TC在外观设计上有着鲜明的、一眼可辨的特色——其耳机面盖采用天然纯实木材质打造,这一设计灵感显然延续自品牌此前推出的木碗头戴式耳机FT1。不过飞傲此次在FP3 TC面盖材质的选择上有了些许变化,除了沿用FT1上的黑胡桃木之外,FP3 TC新增花梨木作为另一选择,而非FT1上的榉木,不过同样维持了一深一浅的色调搭配,满足用户对色彩的偏好。

相比其他入耳式耳机外观的确定性,FP3 TC的实木面盖能带给用户一种类似开盲盒的期待——天然实木的木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自然的随机性为产品增添了个性化的魅力。当然,受限于入耳式耳机的小巧尺寸,FP3 TC面盖的纹理随机性与视觉差异可能并不如FT1那么明显。

实木面盖上有银色的FIIO Logo,与天然木纹形成视觉反差。面盖表面经抛光、喷涂等工艺处理,既保留木材独特的纹理质感,又赋予其圆润柔滑的触感。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视觉质感,还带给表面更佳的耐用性和抗污性能,解决了木材面容易磨损、难清洁的问题,让耳机在日常使用中始终保持光洁如新,兼顾美观与实用性。

除了独具特色的实木面盖,FP3 TC的腔体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人体工学。其采用3D打印的耳壳搭配锌合金金属中框的复合结构,既兼顾了轻量化需求,又确保了腔体的强度与稳定性。为解决传统入耳式平板耳机因体积过大导致的佩戴难题,飞傲从重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双管齐下。一方面,其单只耳机仅6.5g的重量,上手相当轻盈,就算是在飞傲旗下的众多耳机中也算排名前列的,减轻长时间佩戴所带来的负担;另一方面,通过精密的腔体形态设计实现更佳的佩戴体验。FP3 TC的腔体轮廓经过优化,针对耳屏、耳轮等区域进行收窄处理,有效降低佩戴时对相应位置的压迫感。

同时,根据人耳特征,在耳甲腔部位特别设计了支撑结构,将耳机的着力点分散,提升佩戴稳固性。从外观上看,与导音管对角的腔体凸出的设计,就像是为耳机打造的稳固支架,让人联想到一些真无线耳机搭配硅胶稳固环后的贴合效果,既实用又别具巧思。

这种区别于一般入耳式耳机、不规则的腔体,正是3D打印技术大显身手的舞台。它能够更灵活、精准地塑造与耳朵接触的腔体部分,确保与耳道的贴合程度。成型后的耳壳再经过手工抛光与UV喷涂工艺处理,表面呈现出温润如玉的质感,与圆润流畅的腔体线条相得益彰,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更赋予耳机精致优雅的高级感。

FP3 TC与FP3有何区别?

答案在耳机线上

这里说说FP3与FP3 TC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耳机线材的设计与功能上,而耳机主体部分,从实木面盖的外观到内部声学结构均保持一致,且都采用了通用性强的0.78双针可换线设计。其中,FP3配备3.5mm音频插头线材,而FP3 TC则搭载USB-C音频插头线材。两条耳机线都采用了4股392芯铜镀银材质,以14支拧成一小股、7小股拧成一大股的利兹结构编绞而成,线材长度均为1.2米,但不同的接口设计,使得它们在使用场景与适配的设备上有着明显区分。

FP3的3.5mm接口适配传统音频设备,无论是便携音乐播放器,还是外接“小尾巴”解码耳放,都能轻松连接。而FP3 TC的USB-C线材内置DSP音频解码芯片,可实现384kHz/24bit PCM音源解码,大大降低了对前端设备解码能力的依赖,适合追求手机直推的用户,特别是在如今手机几乎已没有3.5mm音频接口的情况下。此外,FP3 TC耳机线的平衡输出设计,相比FP3的单端输出,在声道分离度与声音动态表现上更具优势。

得益于可换线设计,FP3和FP3 TC之间的“身份”切换很灵活。用户只需更换线材,就能根据前端设备的类型与听音需求自由切换转换。对于拥有多样化设备的用户而言,建议同时为它配备两种线材,既能适配不同前端,又能解锁单端与平衡两种输出模式,轻松满足各类使用场景。

除了音频插头的差异,FP3 TC相比FP3还隐藏着几项实用功能。其一是其具备调音功能,通过手机上的FiiO Control App(只支持Android版,iOS版暂不支持,而在Windows的PC上可以通过网页端进行PEQ调节),用户能够进行8段高精度PEQ调节,自定义频点、增益和Q值。无论是适配不同音乐类型,还是满足个性化听音需求,都能轻松实现。更贴心的是,用户不仅可以导出自己的调音方案分享给他人,还能直接下载其他用户上传的PEQ曲线方案,可玩性很强。

其二,FP3 TC的耳机线集成了键控,并带麦克风。线控上的一体式按键除了调节音量大小、控制音乐播放/暂停之外,还能配合背后的麦克风,胜任通话、游戏语音沟通等应用,提升了其在多种场景下的实用性。FP3 TC能支持采用Windows、Android、MacOS和iOS系统的设备即插即用,不过需要留意的是,其目前暂不支持UAC 1.0协议,因此无法直接连接PS、Switch等游戏机使用。

不同耳机线在功能上的差异,自然也反映在产品定价中。FP3售价599元,而FP3 TC凭借更丰富的功能,定价为699元。两者百元的价差,为用户提供了不同预算与需求下的选择空间。

自研技术支撑

小身板也能用平板单元

据飞傲资料显示,FP3这一项目其实早在2022年就已启动,但在旗下头戴式平板耳机早就上市,并已推出多款的情况下,入耳式平板耳机直到今天才推出,可想而知将平板单元应用到入耳式耳机上的难度不小。这款产品从结构、磁路设计,到膜片均来自飞傲自研,前后历经3套模具,多种膜片材料和音圈镀层的精细打磨,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FP3 TC上最终的技术选择有哪些?

图/飞傲官网

FP3 TC采用了飞傲第二代自研14.5mm入耳式平板单元。在平板单元的设计中,振膜与音圈的结构优化是提升音质的关键。与传统动圈单元不同,平板振膜通过平铺在支架上的方式工作,其表面张力需通过驱动音圈带动膜片克服材料弹力实现振动。这种设计虽在高频响应上具有先天优势,但也面临振幅与响度相对较小的挑战。飞傲通过三项核心技术突破,成功平衡了平板单元的性能与驱动难度。

首先是轻量化的振膜设计。在FT5上应用的第一代5μm膜片厚度,到FP3 TC上已经减至1μm,可以说达到了薄膜材料的物理极限。这种极薄的结构仅由膜片基材和音圈镀层组成,大幅减轻了重量,不仅提升了高频响应速度和信息量,还降低了材料弹力,使低频信号能够获得更大振幅。

图/飞傲官网

其次是镀铝+镀钛双层专利音圈技术。针对1μm膜片基材,音圈镀层的设计尤为关键。传统动圈单元常用的镀钛技术虽能提升刚性和高频解析,但存在密度大、阻抗高的问题。飞傲通过双层镀层设计,采用铝合金作为主要导电层,外层镀钛提升刚性,在减轻膜片重量的同时保持了合理的阻抗,实现了高频性能与易驱动性的平衡。

第三项突破是0.055mm超细超长音圈工艺。为解决消费者担忧的音圈断裂问题,飞傲采用28nm芯片级制造工艺,将音圈镀层宽度精准控制在0.055mm,并通过优化线路设计使音圈长度达到486.5mm。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振膜在磁场中的受力效率,还通过精密的参数匹配,确保了声音表现与灵敏度的优化。

图/飞傲官网

此外,FP3 TC还采用双面共14条N52高性能强磁设计,配合优化后的振膜与音圈结构,将灵敏度提升至105dB/mW@1kHz,阻抗保持在32Ω,使耳机在手机或“小尾巴”解码耳放等前端设备的驱动下,也能发挥出自身音质水准。FP3 TC还沿用了FD15同款的F.T.B.S“特斯拉阀”声学专利技术,利用气流单向流通特性优化低频表现。通过特定计算支流的长度、数量与角度布局,该结构能够让腔体内部向外流动的气流产生黏滞效应。这种特殊的阻尼机制有效降低了腔体的谐振频率,从而实现更具深度的低频下潜效果。与此同时,当外界气流需要流入腔体时,该结构不会形成阻碍,可确保气流快速流通,使腔体内外气压迅速达到平衡状态。这种独特的双向气流管理设计,既保障了低频的量感与质感,又维持了整体声学结构的稳定性。这些技术的结合,让FP3 TC在保持平板单元独特音色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平板耳机驱动难、低频表现不足等问题。

试听体验

先说说FP3 TC的佩戴体验。它的两条耳机线皆采用绕耳设计,有着佩戴便捷与稳固的特点。线材绕耳部分采用透明材质外披,触感细腻柔软,与耳朵背部贴合时不会产生任何摩擦不适的感觉,佩戴过程轻松自然。入耳佩戴好后,可以感觉到其柔润的腔体形态很好地贴合耳朵内部轮廓,与耳朵的接触面不会感觉太强的压迫。导音管长度适中,不会太深入耳道,压力也不大。耳甲腔部位的支撑结构确实能有效提升佩戴稳固性,即使剧烈晃动头部,FP3 TC依然能稳固地贴合在耳内,完全没有松脱之感。在隔音性能方面,其被动降噪效果足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在办公室环境中,能够隔绝空调内机发出的部分低频噪声,为用户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听音空间。

将FP3 TC通过USB-C接口直连Android手机,就能即插即用。值得一提的是,当在手机上打开FiiO Control App时,它会提示有新固件可以升级,按照提示操作便能很容易地将FP3 TC的固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FP3 TC低频的下潜深度和弹性不错,试听《阿姐鼓》时,耳机能还原极低频的鼓点,下潜到位,鼓点清晰利落,鼓槌敲击的瞬间力量感不错,毫不拖泥带水。它对低频细节的刻画比较细腻,不仅能呈现出鼓面振动的质感,还能捕捉到鼓腔内部共鸣的层次。低频量感不是特别大,保持了一定的冲击力,听感不浑浊。

聆听金池的《心在跳》,在钢琴开场的段落中,琴键敲击的质感与琴腔共鸣的余韵得到不错还原。当弦乐组加入后,平板振膜的高频延伸优势更加明显,风笛的泛音在极高频段仍保持通透的听感,与提琴的颤音形成对比,有着颇具层次的演绎。我很喜欢耳机对于那些拥有醇厚且富有穿透力嗓音歌手的音乐的演绎,结像扎实稳定,喉音、胸腔共鸣等细节丰富,很好地传递出情感张力。

由于飞傲也提供了一根3.5mm音频插头耳机线,所以我们也换上它,让其变为FP3,连接M21播放器的3.5mm接口进行试听。在这一组合下,聆听与之前同样的音乐,能感觉到耳机的低频表现在质感与能量上得到了更多释放,同时保持了不错的下潜深度与回弹速度。人声的密度与结像有所增强,细节呈现更细腻,同时歌者的声音中增添了一丝韵味。高频段的优势也在更专业的前端下进一步放大,极高频的延伸更为顺滑,乐器的泛音衰减细腻自然,细微的空气振动质感得以保留。声场的开阔度在得到一定扩大的情况下,我觉得更关键的变化在于整体氛围感更加浓厚。

接着,我们再给耳机换上一根4.4mm音频插头的平衡线,同样连接在M21上试听。相比原配单端线,耳机的听感再上新台阶。声场变得更加通透,空间层次感显著提升,音乐中的人声与乐器更为鲜活生动。低频表现同样突出,鼓点的冲击力与形体感更加立体,鼓皮振动的空气感与腔体共鸣的木质纹理还原度高,收放之间展现出更强的控制力与弹性。动态表现的提升同样令人惊喜,在大编制交响乐中,各声部的强弱对比鲜明,音乐张力十足。

小结

飞傲首次踏进入耳式平板耳机领域,依旧延续了其擅长的质价比路线。FP3 TC和FP3以亲民的价格,让用户在便携场景中也能体验到平板单元独特的音质魅力。相较于市面上采用通用供应链方案的同类产品,FP3 TC和FP3搭载飞傲自研平板单元与专利技术,能更好地发挥平板单元的性能优势,实现更均衡、出众的音质表现。

FP3与FP3 TC仅因标配耳机线不同而有所区分,借助样机提供的两种线材,我们得以对比二者差异。从实际听音体验来看,这两款耳机覆盖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FP3更适合配备专业播放设备的发烧友,以及追求音质的用户。搭配专业前端时,它在动态范围、声场规模和解析力上更具优势,能够细腻呈现音乐的丰富层次。对于音质要求更高的用户,还可通过更换平衡线材,进一步挖掘耳机潜力,实现音质素质与音乐表现力的双重提升。而FP3 TC则专为手机用户优化,功能更丰富,兼顾通话、游戏语音和语音助手调用等丰富功能,尤其适合通勤、游戏和日常影音等多样化场景。

可以说,在五六百元价位段的入耳式耳机中,FP3与FP3 TC展现出了不俗的音质潜力。通过简单更换线材,就能解锁更佳的听音体验与多样的使用场景,适配面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