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想买游戏本/游戏手机, 家里人不答应怎么办

  • 2025-09-02 23:19:58
  • 420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日。想必就在最近这几天,大家就能看到各种各样“按惯例”的特色消息。比如各种寝室小故事、学校迎新的排场对比,当然也免不了每年都会有、所谓对“开学数码N件套”的“讨论”和“反思”。

其实作为一家关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科技媒体,我们觉得开学买什么样的数码产品完全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群体来说,Ta们可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以至于在购买相对昂贵的数码产品时,无论在资金、还是购买选择的层面上,都会受到家中长辈的影响。

这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想买游戏本/游戏手机,家里人不答应怎么办?

首先,“游戏设备”并不是只能打游戏

估计有的朋友一看到我们这篇文章的标题,可能就已经要“跳脚”了,毕竟教小孩子买游戏设备这不是害人吗!?

首先,我们不想争辩什么游戏、自律,以及家庭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因为今天要说的这些“游戏设备”从严格意义来说,其实并不是只能玩游戏的“游戏机”。

也就是说,“游戏本”、“游戏手机”不是只能打游戏的,它们当然也可以做普通笔记本电脑、普通手机能做的一切工作。之所以在这些产品的名称(或宣传中)带上“游戏”这个前缀,往往只是说它们的硬件规格更高、性能更强,所以在运行(本就更吃性能的)游戏时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但问题就在于,正是因为这些“游戏本”、“游戏手机”的配置更高,所以它们不只是打游戏可能更适合,运行其他的软件一样也会普遍更快。比如美术创作、视频剪辑、3D建模,甚至是目前最流行的AI应用,这些“游戏设备”的表现普遍都会比同价位的“非游戏设备”要好得多。

哪怕完全不打游戏、仅仅只是日常使用,这类“游戏设备”的高刷新率屏幕、大内存、高算力,也会带来很直接的流畅度感受,使人心情愉悦、并间接提高工作效率。

“游戏本”和“游戏手机”,既耐用也更省钱

除了本身必然的高性能优势之外,无论“游戏本”还是“游戏手机”,它们在耐用度和性价比方面的好处同样不容忽视。

先来看硬件层面上的耐用性。正如前面已经讲到的那样,“游戏向”设备往往具备更高的硬件性能,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散热系统也必然会为此进行优化,能够更好地长时间承受和消解大量程序运行所导致的热量。既不太容易因为设备表面的高热导致使用者感觉不适,也更不容易因为长时间的高负载使用,使得设备内部出现过热损坏的隐患。

不仅如此,从软件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游戏向”设备往往具备更高的硬件规格,这就使得它们在长期的软件兼容性和耐用性上会明显更有优势。

而且这种软件的耐用性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厂商本身就会更有动力为高性能设备持续推出新系统、新驱动,用户可以享受到更长期的软件更新服务。二是在如今这个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软件都会随着版本迭代而日渐“膨胀”的背景下,性能更高的“游戏向”设备,客观上也能确保在使用了更长时间(比如两三年)后,依然有“余力”保持流畅性。

一台标压CPU+独立显卡、使用塑料外壳的“高性能游戏本”,六七千元就能搞定

最为重要的是,在预算(成本)有限的前提下,厂商在研发“游戏向”设备时,往往也会将重心放在处理器、电池、存储等更加关联到“核心竞争力”的方面,同时在外壳材质、造型设计等方面相对“省钱”。而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这实际上也就客观提升了“游戏向”设备的性价比和实用性。

轻薄好看但没有独显、CPU性能低得多的“商务轻薄本”,价格轻松就能到万元以上

毕竟考虑到至少也要三四年的校园生活时,一款能用得更久的“游戏向”设备,显然要比单纯外观好看、轻薄,但性能配置不高、价格却不见得低的“商务向”设备要更加适合,也更能减少长期的潜在(升级、更换)开销。

实在不能接受“游戏设备”?也不是没办法

当然,对于部分家庭来说,Ta们并不是舍不得给孩子买高端数码产品,但是对于“游戏”这两个字“犯忌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倒也不是完全就没有解决的办法。毕竟以现阶段的市场来说,各大厂商确实也推出了一些在外观设计、产品宣发层面完全没有“游戏”痕迹,但实际上依然具备更高硬件性能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手机市场里,各品牌目前旗舰产品线的“中杯”型号,基本上都属于这个类别的典型。它们往往看似有着不弱的影像配置、“好似”是拍照手机,但实际上影像硬件比起真正的“超大杯”还是会有不小的差距。

与此同时,这些“中杯旗舰”却往往会比更贵的顶级型号有更强的散热、更快的充电设计,同时它们的硬件性能也完全是“顶级水准”。而且毕竟是旗舰定位,所以有时候这类机型的长期软件更新服务,待遇甚至会比纯粹的“游戏向”机型还要更好一些。

又比如说在笔记本电脑市场里,除了明目张胆的“游戏本”,也有一种通常被称之为“全能本”的产品。这些机型在外观上会比游戏本更纤薄、有时候甚至用料也更好,看似带有“高端商务气息”。但论及内在,“全能本”也往往会带有中高端的处理器和独立显卡,从而迎合那些想要设备更轻便一点、或是想要设备看起来“不游戏”的用户。

当然,也必须要说明,“全能本”因为追求轻薄向设计,再加上往往要在屏幕、音响配置上做得非常突出,这就使得它们可选的硬件还是会受到很大制约。比如在CPU方面,“游戏本”常见的275HX有24核心,但“全能本”里的285H在(批发)价格更高的前提下,就只有16核了。

更不要说同样是中高配型号,游戏本就能选到RTX5080,而“全能本”在价格更高的情况下,通常最高配都只有RTX5070。实际显卡的算力只有同价位(甚至更便宜)游戏本的不到60%,性价比客观上要差了很多。

所以如果真的“不差钱”、又特别忌讳“游戏”元素,可能真的就得考虑移动工作站这种特殊的产品形态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移动工作站才可以说是笔记本电脑在“超高性能”这条路径上的“终极答案”。哪怕是与最顶级的游戏本相比,它们也会有更强的CPU、更高规格的显卡,大得多的内存和存储空间。甚至因为要兼顾专业级别的多媒体创作需求,如今的移动工作站一样有高刷屏幕、有强力的散热设计,同时它们的耐久度和用料水准,也会比最好的“游戏本”还要高出很多个级别。

当然,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的那样,不管喜不喜欢,“游戏向”设备客观上都是如今市场里最具性价比的选择。的确,专业级的“工作站”是可以更高配、更耐用,而且完全没有游戏特征,但它们的价格,也绝对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