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达成率: 一场车企联合车评人, 想把车主忽悠瘸的“转移注意力测试”

  • 2025-07-17 12:44:32
  • 664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续航达成率重不重要?

我说,续航达成率这个东西,它是个“比率”,不是一个绝对数据,在电车的所有测试标准中,续航达成率既不重要,而且做假的水分也非常大。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电车的续航达成率能做到100%以上。

也就是一台电车,标定续航能跑500km,实际做完测试,能跑出550km的续航,这算不算作假?不算。

因为任何一场测试都不具备可复制性,人家这500km续航跑出550km成绩,也是人家汗流浃背、绞尽脑汁选出的路线测出来的。

比如说,充满电,一个人,关掉空调,从海拔3000m的地方开到海拔1500m的地方,而且一路跑60km/h,这样的续航达成率很真实。

人家也没做假,但你是真的跑不出来。

续航达成率这个东西,不仅人为控制性非常明显,很多宣传的达成率,都是车企联合车评人,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跑出来的。

但实际上,开车都是以最佳舒适感为主,速度、长途、需求等,根本不会考虑达成率是多少,限速120km/h的高速,很多人恨不得跑130km/h,但做测试的时候很多人直接就是80km/h的速度。

不违法,同样也不安全。

这是续航达成率根本就没必要看的原因,到了冬天你还不是要暖风打到30度,甚至有的车的制热效果还差。

另一个,续航达成率只是一个“比率”,它不代表你能跑多远。

这不难理解,一台装备60度电池包、续航500km,续航达成率80%的电车,和一台装备50度电、续航400km,但续航达成率90%的电车,如果他们卖一个价格。

你选谁?

如果你信了车企的“续航达成率”说法,就直接跳坑了,续航达成率90%,只能说自己的电控做的比较好,但电池包小的问题无法扭转,其实也只能跑360km。

但大电池包车辆即便续航达成率只有80%,但实际续航却能做到400km,实际用起来,还是要更长一些。

所以我们一直说,买车其实不用太关注续航达成率,主要是车企体现出来的续航达成率,都是利好自己,而且续航达成率,本身也不是国标类的数据。

退回到日常使用上,其实大电池包的价值感更多。

电耗、续航达成率这些东西,实际上会把高速路况计算进去,但很多买电车的人,尤其是买A级、A0级、A00级电车的消费者。

这部分电车的销量极大,考虑到这部分群体大多数是市区代步,所以电耗都很低。

在电耗几乎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我们要看的就是电池包大小,电池包越大,绝对续航越长,这也是我一直建议大家买电车,不看续航达成率,要看电池包容量的重要原因。

因为很多测试都已经脱离了实际需求。

很多媒体、车企做的测试更加离谱,比如说满载、超长、顶着高速跑长途,实际上这部分使用场景非常少,大部分用户群体的日均使用强度在30km左右,而且都是市区用。

市区用的情况下,纳米01、海豚这种小车的电耗是11度百公里,Model Y这种大车的电耗是13度百公里,其实差距就只有15%,比较微小。

续航的计算方式,是电池包容量/电耗,电耗差距不大,可不就是电池包越大,续航越长,虽然电耗会随着电池包的增大容量,带来的自重增大而轻微上调,但在市区情况下,波动范围不会太过分。

还是那句话,电车的产品力宣传是一门艺术,所谓的续航达成率只是一种架构逻辑下的营销漏洞,它不代表电车实际能跑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