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迅股份IPO: 两大不稳定因素给公司发展留下隐患
- 2025-07-22 20:25:54
- 334
抢在“6.30”之前被上交所科创板受理IPO申请的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迅股份”),是一家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企业,有着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美称。根据ICC数据,2024年度,公司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正因为该公司头顶着高科技的光环,所以该公司IPO选择在科创板上市,且明显受到上交所方面的重视。公司IPO申请6月26日获得受理,7月15日即已被问询,其IPO进程在快速向前推进。
不可否认,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优迅股份身上确实存在不少的闪光点。招股书显示,公司以创新为驱动,独立或牵头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多个重大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并参与制定2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获得了国家及行业的高度认可,先后获评“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国家级资质。公司产品亦屡获殊荣,六次荣膺“中国芯”奖项,多次获评“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彰显了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通过“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前瞻策略,优迅股份正从国产替代的追赶者,成长为全球光通信电芯片技术标准的定义者与引领者,推动中国光通信电芯片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战略升级。
但尽管如此,优迅股份所存在的两大不稳定因素却给该公司的发展留下了隐患。首先是公司股权分散,并无控股股东。公司单一股东所持表决权均未超过30%,任何单一股东所持的表决权均无法控制股东会或对股东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柯炳粦与柯腾隆父子。其中,柯炳粦直接持有公司10.92%股份,通过担任科迅发展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间接控制公司4.59%表决权,共控制公司15.51%表决权;柯腾隆担任员工持股平台芯优迅、芯聚才、优迅管理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并通过上述三个员工持股平台控制公司11.63%表决权。柯炳粦与柯腾隆合计控制公司27.13%表决权。而一旦公司IPO上市,柯氏父子的表决权将会进一步下降到20.35%。
实控人持股比例偏低,至少有两大不利影响。一是在原始股东所持有的限售股解禁后,公司股价将面临着较大的抛售压力。毕竟实控人的减持行为是受到严格监控的,而且即便限售股解禁,很多实控人基于掌控企业的需要,也不会马上就减持股份,尤其是不会大规模减持股份。所以实控人的持股是会保持相对稳定的。但其他股东就不一样,只要股份解禁了,就会尽快减持套现,让财富落袋为安。如此一来,实控人持股比例较低的优迅股份就容易在限售股解禁后面临股东减持带来的冲击。
二是容易导致实控人对公司控制权的旁落。虽然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合计股权占比为62.18%)均出具了不谋求控制权的承诺,但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实控人的表决权进一步稀释到20.35%,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公司控制权被第三方收购或其他影响其履行公司决策权和控制权的不利情形,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经营业绩及人员管理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除非柯氏父子承诺在公司上市后会大幅增持公司股份,进一步巩固对公司的控制地位,否则就不排除柯氏父子对公司控制权有旁落的风险。
其次是公司业绩的不稳定。虽然在业务上优迅股份头顶不少光环,但在业绩上却是差强人意。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营业收入在2023年出现下降的局面,减收0.26亿元。2024年又大幅增长近亿元,这才使得报告期营业收入总体呈现出增长的局面。但营业收入的不稳定却是显而易见的。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净利润在报告期不仅表现得不稳定,报告期分别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7786.64万元,同样表现为2023年回落,2024年回升的不稳定状态,而且2024年净利润的回升也没有超过2022年的水平。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同样也是如此。这意味着报告期公司的净利润不仅不稳定,而且还是总体下降的局面。
并且在公司业绩不稳定甚至利润下降的背后,公司的业绩还存在诸多的隐患。比如,公司的毛利率在报告期也是下降的。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46.75%。与此同时,公司两大产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TLA)的毛利率也是下降的。前者报告期的毛利率分别为54.03%、49.07%、46.96%,后者报告期的毛利率分别为64.48%、47.33%、44.77%。可见该公司利润的下降并不冤枉。
不仅如此,优迅股份的供应链同样面临着不稳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国际贸易摩擦。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及国际经贸摩擦风险仍将存在。集成电路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从上游供应链来看,公司晶圆、EDA软件、测试设备等供应商主要为境外企业,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如果进口关税上升,将导致公司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在极端情况下,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公司无法向境外企业采购,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从下游应用市场来看,公司直接客户及终端客户同样会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导致其需求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此外,优迅股份的费用率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报告期,优迅股份的费用率基本上都是逐年下降的。总体费用率分别为36.88%、32.26%、29.48%。其中,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的费用率也是逐年下降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费用率是总体下降的(见下图)。
而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2023年度、2024年度,优迅股份的销售费用率不到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的一半;研发费用比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低了10个百分点。
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公司严格费用管理的情况下,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总额却是大幅增长的。比如2024年较2023年增长了23.42%。可见该公司的董监高在对待自己的利益时还是很宽松的。
当然,公司的费用水平如果是真实地低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这或许是一件好事(研发费用除外)。但市场担心的是,优迅股份是为了IPO上市,人为控制公司的费用水平,等公司上市后,公司费用又来一次大释放,这种做法有人为调节公司利润的嫌疑。而这种情况是投资者所不愿意见到的。
最后,从该公司的募资来看,优迅股份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2,000万股,计划募资8.89亿元,分别用于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在这里补充流动资金的8000万元是倍受非议的。
优迅股份其实并不差价。一方面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非常低,2024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不论是合并计算,还是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只在11%左右,这是公司不差钱的最好表现。另一方面虽然2024年末,公司的货币资金只有6805万元,但该公司的用于投资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也达到了6896.85万元。这同样也是该公司不差钱的表现。
此外,优迅股份还分别在2022年、2024年现金分红4000万元和1800万元,即报告期现金分红5800万元。这仍然还是该公司不差钱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正因如此,该公司又怎么好意思开口,向投资者募资8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呢?该公司前脚分红,后脚募资补流,这不明显是拿公众投资者当冤大头么?(本文独家发布,谢绝转载转发)
- 上一篇:田柾国退伍
- 下一篇:董明珠开导朋友孩子高考失利来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