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突破
- 2025-07-28 17:51:38
- 617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广西来宾市以“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引擎,通过构建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九大百亿级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突破。
这一战略布局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形成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未来产业布局”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五千九百”产业体系的战略架构
(一)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
依托红水河流域水电资源和桂中丘陵风电、光伏优势,来宾市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体系。
截至2025年6月,全市电源装机容量突破6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0%。
三江口新区布局的仙鹤纸业热电联产项目,通过“绿电+生物质能”模式实现园区能源自给,年减排二氧化碳超50万吨。
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以糖业、林业、畜牧业为核心,来宾市打造全国领先的蔗糖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4年,全市糖料蔗产量达950万吨,食糖产量120万吨,蔗糖精深加工产值突破160亿元,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忻城县“桑蚕-茧丝-服装”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0亿元,带动10万农户增收。
千亿级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广西仙鹤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19亿元建设的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年产40万吨化学浆生产线已投产,产品涵盖食品卡纸、特种纸等高端领域,填补广西空白。
市工业园区布局的“以竹代塑”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万吨竹纤维产能,替代传统塑料包装,年产值超100亿元。
两大千亿级产业园区
市工业园区:聚焦金属新材料、纸基新材料等产业,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24.6亿元,同比增长9%。
汇元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引入比亚迪供应链企业,形成“锰酸锂-动力电池”产业链,年产值突破80亿元。
三江口新区:以绿色化工、临港产业为主导,绿色化工园区获批为自治区级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中间体、新能源化学品等精细化工,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4%。
(二)九大百亿级产业
金属新材料产业
华航铝业年产30万吨再生铝项目采用AI智能分拣系统,再生铝回收率达98%,产品直供新能源汽车企业。
2025年上半年,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45亿元,同比增长23.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
钙基新材料产业
合山市打造“中国绿色碳酸钙之都”,福美新材料公司利用碳酸钙开发零碳面材,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
2025年上半年,碳酸钙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0万吨。
电子信息产业
中沛电子信息产业园引入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企业20余家,2025年上半年产值增长22%。
武宣东融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5G通信设备,产品出口东盟国家,年产值超3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
铭磊药业自主研发的维生素K1滴剂填补国内空白,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瑶医药资源,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年产值超10亿元。
量质齐升的核心驱动力
(一)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改造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
全市建成15家自治区“智能工厂”、14家“数字化车间”。银海铝材通过AI智能槽控系统,电解铝直流电耗降低10%,年节约成本超4100万元;大王椰新材料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板材合格率提升至98.5%,生产效率提高40%。
绿色技术突破
仙鹤纸业采用“黑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制浆废水零排放;汇元锰业开发“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工艺,年消纳固废50万吨,获国家绿色制造示范称号。
(二)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合作
跨区域产业联动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来宾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飞地园区”。2025年上半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35个,总投资120亿元,其中中沛电子信息产业园引入深圳企业12家,形成“研发在深圳、生产在来宾”的协作模式。
产业链垂直整合
糖业形成“甘蔗种植-制糖-蔗渣造纸-糖蜜酒精-滤泥肥料”全链条,综合利用产值占比超30%;铝业构建“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再生铝”闭环,再生铝产能占比达40%。
(三)政策保障与要素支撑
精准服务机制
推行“绿黄红黑”四色企业分类服务,通过“企呼政应”平台解决企业问题83个,2025年上半年为100余家企业争取奖补资金1.26亿元。设立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基础设施升级
武忻高速公路、柳梧铁路建成通车,实现与大湾区“4小时经济圈”;三江口新区奇山危化码头投运,年吞吐量达500万吨,降低物流成本15%。
- 上一篇:两夫妻各住一套房是什么体验
- 下一篇:马嘉祺自爆也有发疯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