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V混动加身的激进运动踏板, 猎变机甲蜂试驾报告
- 2025-07-11 05:08:47
- 284
6月27号这天,猎变在广州发布了自己的首台48V混动踏板机甲蜂,其中燃油版的优惠到手价为11,470元,混动版的优惠到手价为14,470元,两车的差价为3000元。
由于前期我们简单试驾过这台车,也收集了部分观众评论,所以本期内容,咱们就从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出发,聊一聊猎变机甲蜂,以及这台车的试驾感受。
先聊聊大家对于这台车的疑问。
1、这玩意儿怎么充电?
猎变这套混动系统的设计逻辑,其实跟汽车上的轻混系统类似——它有一颗48V锂电池,日常骑行时,发动机会自动给它充电,驾驶员无需单独补能。
2、48V混动系统有什么用?为什么不上更大的电压,比如72V?
其实不止是猎变,国产现有的混动摩托用的都是48V系统,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它够用并且安全,电压升高之后,厂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给这套系统增加额外的保护装置,避免消费者因漏电而引发危险。
此外,电机电池等一系列连带产物都要更新,对于小排量摩托车来说,这实在是没有必要,现有的48V已经够用了,如果要追求更好的动力表现,直接买250cc的摩托车才是更好的选择。
3、这套混动系统的用处大不大?
说实话,出乎意料的大,猎变这套混动系统分为三个模式,分别是混动全介入(100%),半介入(60%),以及燃油模式(混动关闭)。
(屏幕左上角的READY字样表明车辆可以进入混动模式)
三者的区别大致如下:
在关闭混动模式时,机甲蜂前5秒的尾速只有表显45km/h。
在半介入模式下,机甲蜂前5秒的尾速能到表显50km/h。
开启全介入混动模式后,机甲蜂前5秒的尾速可以提升至表显55km/h。
这5-10km/h的差距,就是48V混动所带来的直观改变。前情提要,试驾车手还是身高186,体重230斤的志杰,如果换个体重轻的人来,混动开启后的动力差距只会更大。
4、混动版比燃油版贵了3000块,这到底值不值?
如果你对踏板车的要求只是“能骑”,那燃油版完全没问题,省下3000块干点别的也挺好。
如果你对动力有点追求,或者想让这台车更有点“意思”,那这套混动系统就很值了,在起步时,它能突然给你一股拉扯感,让动力来得更直接、有力。
所以,这3000块到底值不值,其实完全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旁人是无法给出建议的。
下面内容就是常规车辆介绍和试驾感受了。
外观方面:
机甲蜂的机甲设计语言在目前的150cc龙骨踏板中绝对别具一格,你可以不喜欢它,也可以说它存在设计过度的问题,但你无法忽视它。整车用上了大量几何切面和方形结构,搭配车头和车尾侧面的RGB灯光,乍一看就是会给人一种未来交通工具的既视感。
仪表搭载了一块7寸TFT全贴屏智能仪表,和闪电狗一模一样,与APP绑定后,可实现手机互联功能,除此之外还可对胎压进行实时检测。同时,仪表右上侧的百分比,指的是混动系统当前的电量状态,当电量过低时,混动系统将暂时无法使用。
仪表下放设有两个储物盒,左侧储物盒内带有USB和TYPE-C充电接口,空间上可以收纳像手套、擦车布、或者票据这样的杂物。
人机交互是机甲蜂的一大亮点,它的全车锁具都采用按键开启,解锁按钮在右侧手把上,油箱和座桶则是通过左侧手把开启,混动模式的切换也能在左侧手把上完成,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避免驾驶员反复和那个圆形按钮较劲。
油箱盖通过手把一按即开,开启过程还带有阻尼感,中置油箱则有着11.8L容量,保守续航里程接近400km。
座桶里面因为要收纳48V锂电池,所以空间上只能容纳半盔,外加一些杂物,如果有全盔的储物需求,只能通过购买尾箱解决,好消息是原车自带铝合金后货架,省去了一些麻烦事。
坐姿展示:
机甲蜂的座高为766mm,座垫前端照例进行了收窄,模特身高173,上车后能实现双脚前脚掌着地,理论上身高超过170就能驾驭,当然身高186骑机甲蜂也不局促。
座垫的长度适中,后座留有足够的乘坐空间,整体缝制工艺也很好,这么说吧,1.2万以内,找不到几个比机甲蜂做工更好的座垫了。
动力方面:
机甲蜂采用了闪电狗同款的150cc四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8500rpm,最大扭矩11.7nm/6500rpm,数据方面已经是150cc踏板的第一梯队了,搭配上混动系统,常规消费者对于加速和极速的需求,机甲蜂都能满足。
它的加速体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80km/h,加速感受均匀,动力徐徐上升。80km/h之后,加速感会逐渐微弱,如果路面够长,机i甲蜂的极速也能跑到GPS110km/h往上。
在整个提速过程中,车辆的震动都很轻微,别的倒是没什么好吐槽的地方。
操控方面:
虽然块头很大,但机甲蜂的操控确实让人感到惊喜,因为它给人的反馈更像一台运动踏板。在狭窄区域内掉头、绕桩,车身反应干脆、龙头回转角够大,再加上不高的重心,整车灵活性完全超出预期。
更关键的是,车架在连续左右切换的时候也没有不安定感,车身压下去之后,能稳稳地挂在你想要的线路上,同时机甲蜂的可压倾角也相当大,在场地试驾过程中,我没有一次蹭到排气,只是在逼近极限时蹭到了大车撑,对于那些想拿它去跑个山、偶尔玩点弯道快感的骑士来说,机甲蜂给大家预留了操控空间。
个人感觉这台车的操控极限可能比闪电狗还要大一点,当然这只是主观感受,不一定准确。
其他地方,机甲蜂的表现就是常规水平了。
前正置减震,后气瓶式双枪减震,前减行程足够长,低速骑行时,减震都能柔和吸收路面上的小颠簸,稍大一些的坑洼也能化解。
刹车方面则是全套日信,前单向双活塞卡钳,后单向单活塞卡钳,刹车的效能不错,轻捏有制动力,大力捏ABS也不会突然出先,嚷刹车泄力,一切都很合适,在1.2万的价位来说,整体表现名列前茅。
总结:
由于当天场地有限,试驾内容并不算全面,但从目前的骑行感受来看,猎变机甲蜂的整体完成度相当高。它的定位就是以外观和技术为主导,吸引那些对车辆“有要求”的年轻骑士,而不是满足最低通勤需求的工具派用户。
当然,它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比如座桶空间受限、外观引人争议,但这些并不遮盖它作为一款新生代混动踏板的潜力。因为它明确、有个性,骑起来也确实有东西。对于那些不甘于平庸、想骑点“新车”的用户来说,猎变机甲蜂,值得试一试。
- 上一篇:对待馆长的理想状态
- 下一篇:字节跳动公布核心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