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全是谎言! 英伟达宣布H20芯片售完停产, 中企百亿订单被抢

  • 2025-07-21 23:48:57
  • 957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打心里不舒服!

英伟达CEO黄仁勋还高调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对着镜头宣布“H20芯片恢复对华出货”,话音刚落,国内各大科技企业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砸下重金抢购,这批库存高达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3亿元)的芯片,瞬间被预订一空。美财长、商务部长给出的理由,竟然是中企AI芯片已经达到H20水平;H20性能已经落后,没必要禁运。

可短短几天后,外媒突然曝出:英伟达不仅明确表示“H20供应有限”,还放话“不打算重启生产”。这哪是“恢复出货”?分明是让中国企业帮他们清库存!原来他们说的都是谎言!

从“救命稻草”到“烫手山芋”

H20芯片是个什么东西?说穿了,就是英伟达为了规避美国对华芯片禁令搞出来的“阉割版再阉割版”。它的“前辈”H100是全球顶级AI芯片,性能强悍,而H20为了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规则”,算力被砍到只剩H100的15%-30%,连海外市场都看不上,毕竟人家有更好的芯片可用。

今年4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突然禁止H20对华销售,直接导致英伟达计提数十亿亿美元损失,股价暴跌6%;可转头到了7月,美财长竟然说,中国AI芯片已经达到了H20的水平。这话听着像夸中国企业,实则藏着一把刀:既然你们自己能造了,那不如帮我们把积压的H20库存清掉?

更讽刺的是,英伟达一边让中国企业下单,一边早就取消了在台积电的H20产能预订。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批323亿元的芯片就是“卖完就没”的孤品。

有业内人士直言:“如果中企不下单,这些芯片只能砸在英伟达手里;可中企一旦买了,就等于把本该属于华为、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的百亿订单拱手让人。”

中企为何“明知是坑还跳”?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H20性能这么拉胯,还是“一次性买卖”,中企为什么还要抢着买?

说到底,还是“卡脖子”的滋味太难受。AI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研发、超算中心建设……哪一样离得开高端GPU?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习惯了“拿来主义”:英伟达的CUDA生态成熟,开发工具丰富,换用国产芯片不仅要重新搭建技术框架,还得投入巨额研发成本。

比如某自动驾驶公司负责人就曾吐槽:“用英伟达芯片,工程师上手就能干活;换国产芯片,光适配软件就得半年,项目进度根本等不起。”

这种对“外国技术生态”的依赖,让我们陷入了恶性循环:越依赖,越不敢换;越不敢换,国产芯片厂商就越难获得市场反馈,技术迭代越慢。结果就是,我们用宝贵的稀土、市场换来了别人的“淘汰货”,还得看人家脸色。

H20为何停产?

英伟达为什么急着清掉H20库存?答案很简单:资本永远追逐利润。H20作为“四年前旗舰芯片的阉割版”,性能早已落后,继续生产只会占用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产能,影响更高端的H100、H200芯片出货,要知道,后者每颗售价是H20的数倍,利润空间大得多。与其让H20烂在手里,不如包装成“对华特供”,让中国企业买单,顺便还能赚一波“友好”名声。

而美国的态度更耐人寻味:4月禁止H20时,说它“威胁国家安全”;7月允许销售时,又说“中企芯片水平已达标”。这哪里是“规则”?分明是把中国市场当“提款机”,把中国企业当“冤大头”。官媒早就点醒过:“不要对西方技术抱有幻想,抱别人的大腿,迟早会被一脚踢开。”

丢掉幻想,死磕国产替代

有人说:“等我们的AI芯片达到H100水平,美国总会恢复供应吧?”醒醒!看看华为的遭遇就知道了:5G技术领先,结果被全球围堵;麒麟芯片刚追上高通,就被断供光刻机。美国从来不是“技术慈善家”,而是“技术霸权者”,你的技术越落后,他越敢卡你脖子;你的技术越先进,他越怕你超越。

中企抢单H20的焦虑,恰恰说明我们必须咬紧牙关搞国产替代。这两年,华为昇腾、寒武纪思元等国产AI芯片已经实现突破,虽然在生态成熟度上还比不上英伟达,但算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过H20。

就像京东方、长江存储等中企,只要我们给国产企业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少一点“拿来主义”的浮躁,凭什么不能在芯片领域闯出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