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文化论坛|数字科技赋能北京城市图书馆
- 2025-09-28 15:50:56
- 196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元宇宙体验馆,“AI鲁迅”为读者推荐馆藏图书,介绍北京美食及文旅景点,用鲁迅特有的“批判性”语调与读者对话。读者还可以与“图图”和“2122”等数字人交流互动。
自2023年底开馆至今,读者们与这三个数字人进行过170余万次语音对话。元宇宙体验馆还荣获2025年度VegaDigitalAwards最佳交互金奖。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探访北京城市图书馆元宇宙体验馆,感受数字科技如何赋能公共图书馆。
特殊馆员“AI鲁迅”为读者提供导览服务
读者孙先生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元宇宙体验馆里,与“AI鲁迅”对话:“鲁迅先生,请向读者推荐几部您的经典作品。”“我有一本《朝花夕拾》,这里面是我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有温情,有童趣,也有对旧俗与故人的怀念,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我所经历的时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也有很生活化的一面。‘AI鲁迅’的回答很有意趣,尽显鲁迅先生半文半白的语调风格。”体验之后,孙先生对北青报记者说。
“AI鲁迅”是如何研发出来的?研发设计方“某集体ART+TECH”创意总监费俊告诉北青报记者,鲁迅与首都图书馆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他曾参与创办首图的前身。“如今我们希望能够通过AI数字人技术复刻一个AI鲁迅,让他成为北京城市图书馆里的特殊馆员,为读者提供导览服务。”
在创作过程中,费俊带领团队花了半年时间,整理鲁迅的生平及文献资料。“互联网上能搜索到的鲁迅著作,以及别人写鲁迅的文章基本上都搜到了,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所有信息都放进去,而是像拍摄鲁迅纪录片一样,有选择性地去还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鲁迅。”
费俊坦言,“在大众眼里,人工智能好像无所不能,但想做一个好的数字人,最核心的是语料的收集、编辑与加工。说白了就是数字人知识库本身的质量决定了它对话的质量。”他表示,“AI鲁迅”在研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数据集的建设。塑造一个鲜活的有鲁迅先生特点的数字人,就得了解鲁迅说话的语调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为此,我们在设计上下苦功夫,将鲁迅的人物特性与那个时代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语言风格结合起来,塑造鲁迅的语调。”
元宇宙体验馆提供未来阅读场景
除了“AI鲁迅”,费俊还与团队研发了元宇宙体验馆里的“图图”和“2122”数字人。它们模仿“孩子”和“未来”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大模型与读者交流阅读和生活中的各类话题,已成为读者最喜爱的“馆员”。费俊表示,当时创建元宇宙的想法来自于一个非常前瞻性的规划,即我们今天的阅读可以有一种未来的形态,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融入,让未来的阅读有更多新的可能性。元宇宙体验馆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未来阅读的场景。
读者拿着读者卡来到元宇宙体验馆,首先完成自己变身数字人的建造,通过虚拟的数字身份进入元宇宙后,既可以与其他读者交流,也可以虚拟图书馆员身份与服务者交流,还可以查阅无比丰富的电子图书。
“可以说,从公共元宇宙到个人元宇宙,架构了一个既开放的基于知识分享的社交平台,又为每个人形成了个性化的阅读分享机制。另外还采用各种各样的表情控制,利用了游戏化的方法,打造了沉浸式元宇宙空间,架构了一个永不下班的图书馆。”费俊说,元宇宙体验馆就是对于未来阅读方式的一种探索。
将在当下元宇宙体验馆版本基础上转型升级
对于科技如何赋能图书馆,费俊认为,面对图书馆这样一个公共文化设施,既要体现纸质图书数字化的共建共享;还要实现图书智能化的借阅管理服务,使得借还书流程变得便捷。此外,还要关注读者的实际体验感。
除了现有的元宇宙体验馆,费俊与他的团队参与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儿馆的智慧项目建设是另一个很好的例证,声光电多媒体数字技术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应用。戴着手环的小读者依次打卡多媒体阅读、知识充能站、魔法书屋、少儿剧场等公共阅览和活动区域,每体验一组互动内容,学到一些知识,都会得到激励。最终在“梦想森林”电子屏幕前,通过手环里的打卡记录数据,培养出自己的“阅读之花”。
谈及与北京城市图书馆未来的人工智能阅读合作计划,费俊表示,将在当下元宇宙体验馆1.0版本基础上转型升级,尽快完成一个图书馆元宇宙的构建路线图。“它的难度并不是在于如何做出一个虚拟场景,而是要把线上的元宇宙和图书馆原有资产全部打通。”费俊称,目前正在开发一个线上版的元宇宙图书馆,届时用户可以下载到手机或电脑上,24小时不间断地来访问这一虚拟图书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摄影/本报记者吕安琪
- 上一篇:邵兵回应邵子恒说不出自己作品
- 下一篇:成毅两京十五日开机上班路透